2014/9/17

【明報】中日深度報道(一):靖國神社

參拜靖國神社揭秘

【明報專訊】中日百年恩仇,從未一笑泯滅,兩國關係近年急轉直下,明天適逢日本侵略東北的「九一八事變」83周年;《明報》為求「前事不忘,後事之師」,早前遠赴日本,全球首度圖文並茂揭開參拜靖國神社的完整過程,並專訪右翼急先鋒石原慎太郎、親華首相鳩山友紀夫(原名鳩山由紀夫)等,作為明報「深度報道」跳出鯉魚門、明察天下的頭炮。「中日專輯」將一連四期、逢周三刊出,敬希讀者垂注。

靖國神社在中國老百姓眼中可謂「犯眾憎」之地,至今仍是中日之間難以繞開的死結。靖國神社內中究竟有何方「神聖」?日本高官悄悄舉行的「昇殿參拜」又是一個怎樣的儀式?參拜者嚴禁拍攝的本殿內何以有一塊百年古鏡?何以能引發外交風波?本報記者帶同畫師走進靖國神社直擊參拜過程,為讀者揭開它的神秘面紗。

明報記者



供奉246萬戰爭亡靈

靖國神社曾經是日本國家神社,是天皇唯一會去參拜的地方。這裏供奉有明治維新以來戰死的日本軍人及軍屬約246萬人,二戰時日本士兵把死後被祭祀在靖國神社視為最高榮譽。日本戰敗後,靖國神社以宗教機構的形式留存下來,原本不受注目,直至14個甲級戰犯被合祀於此,後來任首相的中曾根康弘以官方身分參拜,才引起軒然大波。此後,橋本龍太郎、小泉純一郎及安倍晉三都曾以首相名義參拜。

靖國神社位於東京市中心的九段下、皇居(天皇居住地)西北面,周邊非常僻靜,綠樹成蔭,與皇居僅隔着一條護城河。每逢8月15日日本戰敗紀念日,穿舊皇軍服、扛軍旗的右翼分子就會聚集。平日為吸引人流而設有跳蚤市場,有市民在此擺攤,還不時有傳統歌舞表演,更像一個遊園地。

神社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,約為香港維園的一半大小,由入口至參拜處共有3個大鳥居(類似牌樓),象徵人神分界。當中最外面的第一鳥居最為宏偉,高25米,青銅製,現存結構是1974年重建,原物在1943年因為腐爛被撤走,另一說是當時戰事吃緊,被拿去做了大炮。穿過3座鳥居及一道神門,才來到靖國神社最核心的地方。

核心區包括3座大殿,最前面是拜殿,垂下的白幔上印有4朵象徵日本皇室的菊花紋,市民、遊客可自由參拜。本殿位於拜殿後,參拜需要申請。在神社最深處,存放着死者名錄「靈璽簿」的奉安殿,則不對外開放。



先繳祭祀費 至少148元

每組參拜者先到參集殿集合,向神女(女性神職人員)繳納不少於2000日圓(約148港元)的祭祀費,稍候片刻,一名身穿白袍的神官前來引導。參拜者需脫鞋,首先走入本殿旁的迴廊,低頭接受神官的修祓之儀(驅邪儀式),神官會在此簡短地念經。然後再隨神官上樓梯步入本殿,整齊地在祭祀台下安靜跪好,神官則拖着長音誦經,為亡魂祈禱。

整個本殿的參拜區十分空曠,室內面積約有200平方米,祭祀台上沒有神像或牌位,中間豎着一面碩大的橢圓形鏡子,四周鑲有木質的鳥形雕刻,前面放有水果等祭品。該鏡是神社供奉的神體之一﹕神鏡。資料顯示,它是用1877年明治天皇捐款所製,被寫進「靈璽簿」的亡靈,據稱被鏡子照過以後,再舉行合祀儀式,就完成了人神合一,即「招魂」。

拜前「修祓」 拜後喝酒

參拜期間,神官用大約兩分鐘時間誦經,內容多不能辨明,之後神官會將名為「玉串」的、帶葉的楊桐樹枝分發給參拜者,示意將玉串獻到前面的台上。最後全體行「二拜二拍手一拜」的正式參拜禮節,默哀片刻後儀式結束。

離開本殿後,參拜者原路返回,神女在迴廊等候,給每人遞上一個裝有清酒的紅碗,參拜者需面向本殿飲下。整個過程很安靜,只聽到有人抽泣的聲音,整個儀式稱為「昇殿參拜」,需時約20分鐘。



「昇殿參拜」需時20分鐘

靖國參拜一直備受爭論,日本國內曾有建議將甲級戰犯搬出靖國分開祭祀。中日問題專家、早稻田大學教授天兒慧指出,分祀曾幾乎成事,小泉時代亦有人提議建立新的國家追悼設施,但遭到黨內安倍派強烈反對。日本戰後社會研究專家加藤典洋則認為,靖國問題並非不能解決,原本靖國神社存在的理由是可以得到天皇的參拜,但昭和天皇不滿合祀甲級戰犯,此後未再參拜,現任天皇也從未參拜,只要天皇的態度不變,問題解決機會仍然很大。

(中日關係系列)

明報深度報道組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祭甲級戰犯 成中日心病

【明報專訊】靖國神社百多年歷史,並非一開始即是中日關係的絆腳石。轉折在於1978年,神社新任最高神官(廟祝)決定將14名二戰甲級戰犯加入合祭,自此每逢有日本高官參拜靖國神社,必惹來中國高調譴責。

合祀逾2000戰犯

靖國神社源於1868年明治天皇擊潰德川幕府的日本內戰,為祭祀戰死軍人,於1869年興建靖國神社的前身「東京招魂社」。其後靖國神社廣泛祭祀為國犧牲者,亦成為日本天皇唯一鞠躬的對象。

二戰日本戰敗後,審理戰爭責任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,判處超過2000名日本人為戰犯。亦因為戰犯身分,這批人死後不能入祀靖國神社。1959年,日本政府認定戰犯也是殉國者,靖國神社即開始將戰犯合祭。不過,開始時合祭的只有乙級、丙級戰犯,亦即虐待戰俘、從事不人道戰爭行為等傳統觀念下的戰犯,多為中、低階之軍士官。

直到1978年,14名被指決策發動侵略戰爭的甲級戰犯等人亦加入合祭,加上日本首相以官式身分參拜,才令靖國神社逐漸成為中日關係的痛處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